注册制改革两年 “优创新、高成长”特色更鲜明 创业板塑造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

  来源 经济参考报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迎来两周年。截至2022年8月23日,创业…

  来源 经济参考报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迎来两周年。截至2022年8月23日,创业板117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突破12万亿元。而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则达2.5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的20%。其中,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公司达到47家,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达到6家。

  两年来,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深交所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同时服务传统产业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践行“汇聚创新资本,激发成长动力”使命,打造多元包容的创新企业上市高地;两年来,全新的创业板功能更完备,创新企业市场准入和培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优创新、高成长”特色更鲜明,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正加速构建。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九成 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2021年,355家注册制新上市公司中,13家公司实现收入“翻番”,1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翻番”;52家公司收入增长率超过50%,48家净利润增长率超过50%,成长性良好。中伟股份瑞泰新材易瑞生物等公司业绩表现突出,2021年收入、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100%。

  深交所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合并顺利实施以来,板块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创业板主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的定位更加明晰。统计显示,目前注册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公司广泛分布在14个行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家数16家,占比80%。整体来看,作为创新企业聚集地,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已近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数占比超六成。

  两年来,创新属性鲜明成为市场参与各方对创业板的突出印象。就研发领域来看,大幅增加的研发投入正为注册制下新公司业绩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深交所数据显示,2021年,新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为0.55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其中,震裕科技、中伟股份、瑞泰新材等90余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过50%。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积极推动科技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新增上市公司创新属性鲜明、行业类型丰富,对于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支持力度空前。新增上市公司借助上市获得了发展所需资金,进一步提升了自身优势,无论成长性还是创新性均显著提升。”同创伟业合伙人唐忠诚表示。

  “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定位明确、创新属性鲜明,创业板也正成为创新产业的聚集地。”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认为,尤其近两年,创业板发展迅速,公司家数持续增加,行业类型持续丰富,优质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良性态势凸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统计显示,过去一年,注册制下新公司家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实现23.80%、22.18%、23.79%、31.08%、23.80%,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达25.40%。

  资本工具“三板斧”赋能 创新潜力加速释放

  高成长高创新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在登陆资本市场后要持续成长壮大,离不开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市场支持机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同步推进“增量”和“存量”改革,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打造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制度,通过三大资本工具的积极赋能,上市企业在创新发展中获得了有力支撑。

  创业板过去再融资发行条件门槛较高,很多创业板公司无法满足“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不低于45%”和“最近两年盈利”等发行条件,上市后无法及时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注册制下,由于取消了上述发行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热情,尤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也被激发。在满足6个月间隔期的280家新公司中,有42家申请再融资,占比达15%,预计募集资金387.68亿元。就已受理再融资申报项目来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91.62%,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达到70.67%,其中涉及数字经济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以及涉及先进制造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的合计受理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补齐重组制度短板、统一标准,注册制下企业的重组上市也取得了新突破。记者获悉,深交所充分支持上市公司发挥“火车头”作用,通过并购重组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融合。2022年6月,普丽盛重组上市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成为2019年证监会放开创业板重组上市限制后的首单案例。而注册制实施以来,已有36家创业板公司实施完毕其重组项目,交易金额合计395.41亿元。当前产业整合并购已成主流,占比达66.67%。

  创新突破进程中,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也作用凸显。截至8月23日,创业板共有705家公司推出了1286单股权激励计划。而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中,亦有88家公司推出89单股权激励计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股权激励已成常态化。经统计,2018年至2020年度,385家公司推出440期股权激励计划、92期员工持股计划,相关公司2021年度平均营业收入约30亿元,同比增长29%;平均净利润为2.32亿元,同比增长22%,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均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吐故纳新”良好生态日渐完善 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加速形成

  两年时间里,面对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家数快速增长、新形势下风险发生演变的情况,深交所全力打造与注册制相适应的创业板监管机制,深化“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四位一体”监管机制,切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对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规范性问题发出关注问询函件2700余份,发出监管函430余份,约谈各类主体52次。

  在加强信息披露与交易监管联动方面,深交所近年来坚决遏制“蹭热点”“炒股价”“炒小炒差”等问题,加大问询力度,对于市场频繁涌现的热点概念,要求上市公司“说明白”“讲清楚”。另外,狠抓严处跟风炒作典型,从严从快处理蹭热点、炒概念违规行为,传递从严打击的鲜明态度。

  注册制实施以来,创业板共有13家公司被终止上市,破产重整和重组上市等退出渠道日渐完善,市场出口有效畅通,市场化、常态化、多元化退出机制逐步形成。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情形的公司,做到“应退尽退”“退得下”“退得稳”,畅通市场出口,推动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深交所近年来持续把好市场入口,畅通市场出口,不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取得实效。在放开注册制‘准入前端’同时,同步完善了退市规则,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逐步健全,有进有退的良性市场生态正在形成。”李湛表示。

  “随着创业板退市新规的实施,A股市场存在促进产业转型的市场退出机制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一些落后产能甚至无主业上市公司已经很难长期滞留在创业板市场,市场退出机制渐趋完善。”国金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

  注册制改革牵引下,创业板已初步形成市场准入多元包容、企业创新特色鲜明、持续发展机制完善、优胜劣汰成效明显的市场生态,优质的创新资本中心正加速形成。改革实施至今,创业板日均成交额较改革前两年增加超九成,成交份额(占深市比重)较改革前上升近6个百分点,日均换手率较改革前两年提升超15%。

  不仅如此,伴随着活跃度持续提升以及产品体系的持续丰富,创业板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境外投资者(包括深股通、QFII和RQFII)、长线资金以及创投机构青睐。

  在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看来,“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对改善创投行业募资难和LP结构组成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投行业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科技强国的功能作用。同时,市场化的申报、信披、审核、配售、退市程序也将促使一级和二级市场价格进一步回归理性,发挥资本市场的价格分析和资本配置功能,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构建资本市场发挥自身作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境外投资者为例,目前其持有创业板流通市值近6000亿元,持股占比近6%,较改革前大幅提升35.7%;日均交易占比超7%,较改革前大幅上升近90%。“截至目前,已有57家深交所创业板公司获纳入MSCI中国指数,所占权重约为2.22%。”全球指数和分析工具提供商MSCI董事总经理暨亚太区研究部主管魏震介绍,“中国A股市场相较于其他新兴市场而言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体系方面,创业板进行了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尝试和创新,例如首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进行退市制度改革等。结合已有板块的不同定位和发展成熟度,创业板注册制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以及退市等基础制度方面均作出了差异化安排,以更好地促进几大板块错位发展、适度竞争,加快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建设。”前述国金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

  站在新的起点上,深交所表示,将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巩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新起点,塑造多元包容的市场生态,持续服务科技创新,奋力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贡献力量。(记者 韦夏怡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陈悠然

关于作者: 元宇宙信息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