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肖耿:利用跨境数字技术对双循环衔接进行精准监管

  8月31日至9月5日,年度主题为“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以…

  8月31日至9月5日,年度主题为“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9月2日,由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创新中心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六家联合主办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海湾创新投资大会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得到了协办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创新中心联合会中国区总裁傅诚刚主持大会。

  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能够激活中国内外循环衔接带的巨大发展潜力。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会成为中国内外循环的超级联系人,可以把香港看作一个超级联系人和枢纽平台。我们可以利用跨境数字技术对双循环衔接进行精准的监管。离岸的企业在香港接受监管,但是因为它的第二总部在内地,这些企业的GDP和税收应该两地共享。中国与海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数字金融服务领域,以及跨境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肖耿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能够激活中国内外循环衔接带的巨大发展潜力。对于一个既有内循环又有外循环的经济体,内外循环中间需要有一个衔接,衔接带要衔接中国内地的在岸经济体系和港澳离岸经济体系,而这两个经济体系相交的地方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边界,边界两边形成了内外循环的衔接带。双循环的衔接带是把中国的内循环和全球各种自贸区的外循环连接起来,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相联系。因为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大部分项目都是离岸的项目,所以在离岸的环境下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最方便。

  肖耿认为,在中国从传统的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双循环体系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双循环体系中企业的创新、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特别依赖外循环。未来要做科技创新,金融、数字经济和环保、绿色经济,这些要用到的知识、人才、复杂的生产要素、金融、资金、信息都不太容易通过建立保税区来解决。关键是创新失败率非常高,新兴产业的发展不确定性也很高,这些都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特别是股票市场来分散风险,也需要靠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去试错。中国外循环的平台,特别是香港有非常好的股票市场,也有非常好的企业家营商环境,因为香港采取资本主义制度,而且采用的是普通法,西方比较流行的普通法,所以香港作为外循环窗口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香港的比较优势和内地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

  肖耿指出,外循环要求企业跨境进行运作,离岸的企业和在岸的企业在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运作,好比离岸在海水环境,在岸在河水环境。现在制度创新正在探索过程中,如果一个离岸的企业在香港注册,但是在内地有第二总部,这个第二总部按照香港的监管,按照港币结算,按照香港离岸的规则和普通法进行运作,就可以将香港的物理空间扩大;反之,如果一个在岸企业在内地注册,但是他可以在香港设一个营运中心,这样内地的在岸企业也可以服务在海外的中国人,它可以更好地做跨境业务,比如“一带一路”,加强与海湾地区的交往,目前在香港已经有很多中资机构。

  肖耿提出了具体的制度创新举措。他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跨境数字技术对双循环衔接进行精准的监管。离岸的企业在香港接受监管,在香港的收入和缴纳的税收计入香港的GDP和税收统计,但是因为它的第二总部在内地,这些企业的GDP和税收应该两地共享,这样一来,香港和内地的城市,比如深圳不会进行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企业设立双总部,并且通过共享税收来使得跨系统跨境的合作成为可能。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乃祥指出,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不久,北京绿色交易所也迎来了中国国务院赋予的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一是承建中国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CER交易平台。CCER可以为中国境内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提供市场化激励机制。二是推出首先服务在中国境内运营的企业和项目的碳核算账户、绿色项目库、环境信息披露平台,增强企业和项目的绿色运营、绿色投融资等能力。三是探索绿色融资产品和服务,拓宽实体企业的绿色低碳融资渠道。四是开展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包括研究开展跨境绿色投融资服务的可行性,为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做出贡献。

  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余利明指出,油气工业是海湾国家经济的根本支柱,海湾国家长期稳居中国油气能源首要供给地。尽管这样,海湾国家积极践行油气资产货币化的政策,例如利用石油、天然气及制品运输管道,对外进行百亿美元级的融资,引入各国,特别是美国与中国重量级的投资人。与此同时,为保障未来的持续低碳油气生产,海湾国家全力推动碳捕捉、利用和储存方面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投资,目前捕获量已经占全球份额10%以上。

  中国与海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余利明指出,海湾国家具有发展风电能源产业的天然优势,而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海湾国家在风能能源的合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事实上,无论是风光发电的项目建设,还是项目投资,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合作俯拾皆是。中国与海湾国家均处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和网络主权数字化经济,对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结构升级的海湾国家而言,是个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除了可再生能源领域,数字金融与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潜力也非常巨大。借助数字金融技术,近年海湾国家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传统上银行主导市场,但金融科技公司不断赢取市场份额,消费金融成为提高金融包容性和接触更大客户群体的主要工具。尽管如此,如何公平监督这种市场演进,中国的经验可为海湾国家起到借鉴作用。

  余利明认为,金融服务的跨境合作是中国与海湾国家另外一个可以创新开拓的领域,以近期热门话题中概股为例,尽管中美已达成原则协议,中概股可以保留在美上市地位,但中概股与其人民币业务匹配的人民币融资需求将大幅提升。而按IMF的预计,在油价高企前提下,海湾国家未来四年将获得多达1.3万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其中一部分为人民币收入。中国作为海湾国家油气产品的最大客户,如果吸引海湾国家开展境外人民币融投资业务,无疑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是最佳选择。

关于作者: 元宇宙信息网

为您推荐